(续上期)
“隐士族”的另一特色,就在于其生活方式的独异性。以“衣”为例,“隐士族”与其追逐名牌的同龄人即截然不同。他的观念里,从没有什么“品牌是气质与身份代言物”的概念。他总是穿寂寂无名的品牌,甚至是一些没牌子的纯棉衣服,他的T恤或毛衣大得像米口袋一样,裤管肥得像超级吸尘器,脚上蹬一双踢死牛的百折不毁的圆头皮鞋。他所需要的,是透气、随便与舒适。
“隐士族”的一日三餐也颇具特色,他们难得开伙,总吃盒饭,最现成的烹饪手艺是加工微波食品。
一位在婚介所工作的残疾女士奇怪地说,有些玩电脑的小伙子,长得不“困难”,收入更不“困难”,偏偏二十八九岁还谈不成女朋友,这是怎么一回事?
她不是当事人,当然无从领略“隐士族”的性情缺憾,不少与“隐士族”谈恋爱的女孩惊呼——我不想做电脑寡妇。你到底想跟网络结婚,还是与我这个人结婚?
一位与月薪4000元的“隐士”结婚的女士列举丈夫的不可容忍之处:毫无浪漫心态,不记得她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,经提醒后,给她送的“礼”是——一张网络虚拟贺卡、一束存在网络里的“假玫瑰”;半夜三点钟爬起来上网,与“狐狸、野狼”们在网上神聊,一上网整个人就“有电”,一下网就“没电”,以及,永远在单位“加班”不按时回家,却还不是因为有“外遇”。
难怪“隐士族”80%以上要在28岁以后才能成婚,而结婚后夫妻融洽相处又很难。
同时,在25岁以上的未婚“隐士族”中,竟有20%以上的男士认为,结不结婚无所谓,另有一成半男士认为,至少目前还没有迫切的结婚欲望。高达八成的男士认为,结婚给他们带来的,很可能不是愉悦与依恋感,而是连绵不断的冲突。
一位婚姻学家认为,约有三分之二的“隐士族”的婚姻需要经过很好的协调。他告诫“隐士族”的妻子不要硬性逼丈夫与电脑“决裂”,“那样只会引发逆反心理。”他所知道的最机智的手法是:一位妻子知道丈夫已不习惯面对面的交流,她就从外面闯入丈夫的网站,要求直接与他对话。在一个月里,她变幻种种美丽的假名,与他在聊天室里见面。她丈夫总能一眼认出来,她是同一名“网友”,最终,他们互致电子邮件,成为知己。她至今未说破这一秘密。妻子也上网的好处是,第一,她从一名局外人进入网络世界,品尝到网络的精彩之处,对丈夫和网络的敌意随之减轻;第二,她终于找到了一条与丈夫进行精神交流的捷径。
这位婚姻学家安慰妻子们,“隐士族”不可能永远是“隐士族”。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,“隐士族”终究会明了,他生活中最珍贵的是什么。他终将感受到——
网络的人情味终究是有限的。何以要天天琢磨着与它来场“爱情长跑”?(完)